“内则养脏腑,中则养气血、经络,外则养筋骨”,这句箴言如中医文化长河中的璀璨灯塔,长久以来指引着养生的总方向。正所谓“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”,于中医“内行人”而言,深谙内外联系的枢纽乃是经络,而维系经络畅通、滋养脏腑肢体的关键物质,便是气血。故而,气血在养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,堪称生命活动的基石。
气血失衡所引发的亚健康状态,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情形:一是“虚”,气血亏虚,脏腑失养;二是“瘀”,气血瘀滞,运行不畅;三是“虚”与“瘀”相互交织,病情更为复杂。而世间恰有一味良药,专为这类气血失调之人量身定制,其养生功效可用“生血、养血、补血、通血”八字精准概括。
无论面对血瘀、血虚,还是虚实夹杂之症,此药皆能游刃有余。气血充盈,则如春风化雨,润泽全身,不仅令“内外”沟通无碍,更能滋养脏腑、强健筋骨、安定心神。
这味神奇的草药,正是源自植物密花豆的藤茎。因其砍断后流出的汁液赤红如鸡血,故而得名“鸡血藤”。此外,它在各地还有诸多别名,如血风藤、马鹿藤、紫梗藤、猪血藤、九层风、大血藤、血龙藤、过岗龙、五层血等,各具地域特色。
在明清之前的古籍中,鲜见鸡血藤的记载。直至清代《本草纲目拾遗》问世,才首次将其收录,并赞誉其“大补气血,与老人妇女更为得益”,还指出其“苦而不燥,温而不烈,缓和”的药性特点,兼具“生血、养血、补血、通血”之功。
自此以后,鸡血藤的养生价值逐渐被世人所认识,并备受推崇。《本草正义》盛赞鸡血藤“活血不伤血,补血而不滞血”,恰如前文所述,无论面对“瘀”、“虚”还是“虚瘀夹杂”之症,皆能发挥出色的养生作用。
《饮片新参》则着重强调了鸡血藤对筋骨的滋养之功,称其能“壮筋骨、暖腰膝、宣筋络”,并将其养生益处总结为“去瘀血,生新血”。尽管鸡血藤作为养生药材的历史并不悠久,但凭借其显著的养生效果、广泛的适用人群以及无毒副作用的特点,迅速赢得了人们的青睐。以下,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详细解说鸡血藤的实用养生搭配及益处。
一、通经养身,调和气血
鸡血藤善于滋养肝血,兼具“温通”与“缓和”两大特性,既能活血化瘀,又能补血通经。因此,它特别适合血脉淤滞或气血不足导致经期不畅的人群养生,对于两种亚健康状态并存者同样适用。
对于气血不足兼有气血瘀滞者,可将鸡血藤与熟地黄、白芍、当归、川芎搭配使用,以调和气血,通经止痛。
对于单纯气血瘀滞而无虚证者,鸡血藤与香附、益母草、红花搭配,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力。
血虚者需辨明“寒热”、“脏腑”之因,灵活搭配。如气血不足而寒气重者,可用鸡血藤与鹿角胶、党参、黄芪同用;偏于热者,则可用鸡血藤与栀子搭配,以清热养血
二、养血生新,焕发活力
研究表明,鸡血藤既能活血祛瘀,又能促进新血生成,具有“去瘀血,生新血”的双重功效。其养生方法多样,既可单独熬煮或泡水饮用,也可与当归、黄芪搭配,以增强养血之力;或与鸡蛋、红枣一同煎煮后食用,既美味又养生。
三、滋养关节,通络祛邪
关节筋骨、经络的濡养离不开气血的充盈。气血不足,则风、寒、湿等邪气易乘虚而入,导致经络不通、关节疼痛。鸡血藤善于补血活血,既能通行筋络,又能滋养关节、祛除风寒湿邪,因此特别适合血虚或血瘀阻滞经络导致的关节亚健康人群养生。
对于血虚、血滞不能滋养关节、脉络而出现“麻”、“酸”等异常感觉者,单用鸡血藤即可见效。但最好根据根本原因选择不同的搭配,如肾经不通或肾虚伴血虚者,出现腰部不适,可用鸡血藤与杜仲、五加皮、生地黄搭配;老年人则可用鸡血藤与丹参、杜仲、桑葚搭配,以滋补肝肾、强健筋骨。
对于因“虚”而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者,仅养血是不够的,还需祛除风寒湿邪。如鸡血藤、当归、牛膝搭配,可活血养血、祛风除湿;或在此基础上加桑寄生、丹参、红花,以增强祛除外邪之力。
四、安心神,助睡眠
鸡血藤能安心神的功效虽少被提及,但并非不适用于养生,只是适用面相对较窄,仅适合心血不足导致心神不安、睡眠不佳的人群。鸡血藤与岗稔果、夜交藤、桑葚搭配,可安心神、助睡眠。这不仅是其养生之功,更体现了其在药用价值方面的独特之处,尤其是现代研究发现其对心脏的益处更为显著。
注意事项:
值得指出的是,鸡血藤源自植物密花豆,需与木通科植物大血藤区分清楚,切勿混淆。用鸡血藤养生时,以9至15克为宜,切勿过量。此外,鸡血藤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,月经量过多者不适合用它养生。
气血是脏腑与全身各处直接联系的物质基础,中医文化以“五脏”为中心,因此养好气血尤为重要。充足而旺盛的气血,是健康生活的根本保障。让我们在鸡血藤的滋养下,焕发生命的活力与光彩。
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