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心妈妈在面包坊吃早点,同桌坐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和他的奶奶或姥姥。小宝贝安安静静地吃着面包,突然抬头四顾:“哎,妈妈呢?”
我想这下糟了,准是妈妈把娃安顿在这里,自己悄悄溜走上班去了,孩子发现妈妈不见了,还不得哇哇大哭起来?
不想带娃的老人笑了笑,很淡定地对娃说:“终于发现啦?妈妈上班去了啊。”
孩子一听,也笑了,“哦,妈妈上班去了。”然后继续低头吃东西。
这淡定平静的一老一小,真是让真心妈妈又诧异又赞赏。
爸爸妈妈都希望带出情绪平稳、不急不躁、不易哭闹、发脾气的孩子,真心爸妈也是一样。
有娃以来,我们一直特别留意孩子的情绪,也注意观察别的孩子的情绪反应,慢慢发现,孩子的情绪,其实常常是被大人左右的,每个情绪失控的孩子旁边,几乎都有一个情绪易失控的大人。要想孩子情绪平稳,大人需要在诸多细节上自制自律,大人能做到多淡定,孩子就会有多从容。
1、不大叫大嚷
孩子暴躁地大叫大嚷,多数情况是从父母或身边其他大人那里学来。
展开剩余83%真心爸妈就曾经遇到过一位脾气特别火爆的成人,如同火药桶一般,沾火就着,脾气上来,吼声如雷。后来知道,他的父亲,年轻时就是这样的火爆脾气,他从小到大都很不喜欢父亲的暴脾气,不想自己长大之后,也成了父亲的样子。
困扰于孩子生起气来就大叫大嚷的父母,自检一下家里有没有习惯大叫大嚷的成人吧。大人停止对孩子吼叫,孩子也会停止对大人吼叫。
2、不轻易抱怨
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对环境的容忍度比较低,容易因各种小事心生不满,不停抱怨。菜咸了、菜淡了、衣服大了、衣服小了、妈妈做饭晚了,爸爸送上学迟了、别人碰到自己了,都能成为不高兴的理由。
说实话,这样的孩子,真是挺不让人愉悦的,而且他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相处,恐怕也不会很受欢迎。
孩子爱抱怨,通常也是从大人那里学来。如果大人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怨气连天,爱负面评价身边的人和事,孩子也会学得爱以抱怨而不是宽容的方式对人对事。
曾经看到一件事:一位爸爸,他的孩子夜里摔伤了,在找医院上费了点功夫,孩子爸爸就发微博大骂医疗环境太差。
这位爸爸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是表达方式却让人不敢苟同:如此发泄一番,不会马上多出几家医院来,对下次更容易地找到医院有什么帮助吗?再说,家有孩子,了解遇到什么情况可以到哪里快速就医,不是父母要做的功课吗?遇到不便就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外界,恐怕不会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。
3、不轻易沮丧
有的孩子玩玩具玩不好,会表现得很沮丧,啪地推倒玩具:“我不玩儿了!”
有的孩子考试考不好会很沮丧:“我不学了!”
有的孩子作业多了也会沮丧:“我不做了!”
这自然会让父母相当烦恼,但要求孩子能抗压、有毅力、不轻易失望、放弃的时候,大人不妨也检讨下自己:
做事遇到困难时,您自己的表现是什么样?是乐观接受不太好的结果,继续努力或从头再来呢?还是灰心失望、唉声叹气呢?
分享我家的一件小事,希望能对有此困扰的父母有点小启发。
家里的玻璃脏了,真心妈花了一整天时间,把一半的玻璃里里外外擦了一遍,正准备第二天擦余下的部分,不想当夜下起了大雨,刚擦好的玻璃又花了。
真心爸原本担心真心妈会心疼她前一天的劳动成果,结果真心妈发现下雨了,很是开心:“下雨了啊,正好,水冲一下明天更好擦。”
4、教会孩子体谅别人
孩子能够体谅别人,因各种大小事情引发糟糕情绪的情况,也会少很多。
我们家的办法是,从小用“别人也需要如何如何”这样的句式,来跟孩子解说对方的需求或者困难。
比如在小区里玩游艺设施和小朋友发生争抢,我们会告诉孩子:“你想玩儿,别的小朋友也想玩儿啊,大家排队轮流玩就好了。”
比如在餐厅吃饭,遇到上菜慢的情况,我们会告诉孩子:“可能今天刚好服务员比较少,或者有厨师休息了,或者是人太多了,别着急,咱们慢慢等,你看比咱们先来的人不也一样等着呢吗?”
大人经常跟孩子这么讲,孩子就会慢慢学会遇事不自我为中心,能够考虑到别人,不因自己的一点点不快或者不便而心生怨怼。
5、节制吐槽孩子的欲望
有的父母爱不停吐槽孩子,“你看你这么磨蹭!”“你看你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!”“你看你……”这种吐槽,也常常是孩子愤怒、暴躁的诱因。
其实大人有时也未必是认真的,只是随口一说,觉得父母唠叨唠叨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但这些唠叨,通常是负面评价,很容易让孩子反感。大的孩子会不耐烦:“一天到晚说我!”小的孩子会委屈、挫败,更容易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发脾气。
比如遇到文章开头的场景,不少祖辈就会开启“吐槽模式”:“一会儿看不到妈妈就找,妈妈上班去了,你不知道吗?!”可以想见,本来没什么的孩子,被这么一说,很可能就会马上大哭起来。
就我们的经验,孩子哭大人叫的混乱场景,多数情况下是大人对孩子的错误反应引发的。
6、不轻易训斥孩子
比不停吐槽孩子更严重的,就是大人经常用训斥的方式教育孩子。
习惯训斥的父母,常常越说越怒:“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怎么就是不管用?!”训斥真的是不管用的,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情绪糟糕。
父母对孩子的教育,不能依赖威权,而是要让孩子知事、明理。我们的办法是,用温和的语言讲道理,不用粗暴的言语训斥娃。
大人用“讲理”的孩子对待孩子,孩子也不会习惯于用“不讲理”的方式对待大人。
7、减少与孩子的对抗
生活中越少争执对抗,孩子越容易情绪平稳、淡定从容。
那些孩子大哭大闹的场景,不少都伴随着孩子大人之间的激烈对抗——孩子要往西,大人拖着孩子非得往东,孩子越坚持,大人也越坚持。
激烈反抗的孩子,通常被大人冠以“执拗”之名,殊不知,和孩子对抗中的大人,表现出的,是和孩子一样的执拗。
所以父母要尽量减少甚至消灭家里的对抗场景:
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事,尽量听从孩子的意见;原则问题,和孩子理性沟通,讲明道理;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自由;不要事无巨细都要求孩子服从大人。
说了这么多,可能读者诸君已经发现了,都是要大人好脾气。确实,真心爸妈觉得,好脾气的大人,才能养出好脾气的娃。
一些父母经常感叹:“生了孩子,自己个儿的脾气都被磨没了。”
其实不是脾气被孩子磨没了,是爸爸妈妈逐渐成熟、学会用成人的方式处理问题了。这是父母成长的一大步。
真心爸妈(徐智明 / 高志宏)
致力于发现家庭教育底层逻辑。著有《育儿基本1、2》、《阅读手册(上、下)》。开创全学科自主阅读体系,倡导自主学习。两孩父母,现居北京。
发布于:北京市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