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将军统(保密局)比作一个封建家庭,那么少将站长吴敬中无疑是这个家族的“掌门人”,坐在太师椅上的“吴老太爷”。而他手下的四个中校,就像是四个令人头疼的子女。原机要室的少校主任、后来的中校副站长余则成,是被仇家派来的卧底;情报处中校处长陆桥山是郑介民安插进来的眼线,郑介民显然对吴敬中并不完全信任;而行动处两任行动队中校队长马奎和李涯,都是性格倔强、不容易控制的人,脑袋里似乎缺了一根弦。
其中,陆桥山外表和善,实则心机深沉;马奎则是个憨直笨拙的壮汉,李涯也是个不省心的灯泡。而余则成,至于他的评价,还是少说为妙——我们不知道,假如上级命令他和翠平一同动手,他会不会毫不犹豫地对吴敬中下手。
对于吴敬中来说,最令他心头烦躁的无疑是余则成——虽然余则成可能是卧底,但他的“帮助”还是很大的;而他最想要除掉的,恰恰是那个“笨拙”的马奎。无论余则成是否真是卧底,他在吴敬中和郑介民的关系中起到了桥梁作用;至于陆桥山,虽然看似冷酷无情,但他始终服从,背黑锅也能做到忠诚;而马奎,则不同,明明缺乏聪明才智,却偏偏要做出一副聪明的模样,并对余则成和吴敬中展开调查。
展开剩余73%马奎的愚蠢之处,表现在他从未认清自己的位置:即便他揭穿了余则成的身份,甚至推翻了吴敬中,能坐上站长的位置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马奎虽然体格强壮,体重也有二百斤,但在戴笠、郑介民、毛人凤眼里,他不过是个连二两肉都没有的小家雀,想当少将站长,无异于白日做梦。
吴敬中的历史原型是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景中,也就是沈醉回忆录中的“老同事”、“老朋友”以及“叛徒”。吴敬中曾在担任军统局西北区区长期间,试图暗中策动特务渗透延安,但这些特务最后要么被抓,要么失联。
吴敬中,原名吴景中,早在军统临澧特训班时便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。他历任过中苏情报所总务科长、军统西北区区长、第八战区长官部调查室主任、军统东北区区长兼北满站站长等重要职务。担任保密局天津站长时,还兼任天津警备司令部情报处长。保密局天津站作为“甲种站”,地位与南京站、北平站平级,若非其本身能力和背景非凡,是难以获得站长职位的。而马奎无论如何努力,也无法凑够担任站长的资格——他既非黄埔军校出身,也没有与蒋中正、郑介民有同学关系,想成为甲种站站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
在蒋中正接班已定的背景下,成立了一个新的“国安局”,并对包括保密局、情报局、党通局等多个情报部门进行整合。这一点,程一鸣在回忆录中有明确记载。通过程一鸣的回忆,我们了解到,情报部门的掌控者大多数是蒋中正的同学,像郑介民、谢力公、程一鸣等人,都与蒋中正有着深厚的关系。
而马奎试图推翻吴敬中,取而代之,简直就是蚍蜉撼树,根本不自量力。而他最大的错误,就是开始调查贪腐和“通共”问题,这正是他的第二个拙劣之处。郑介民和毛人凤,作为军统局的领导,对这种行为极其反感。根据沈醉的回忆录,无论是郑介民、毛人凤,甚至沈醉自己,都从各大区、省站的“进贡”中获益。比如,马汉三的贪污问题就曾引发过争议。沈醉在《军统内幕》一书中提到,虽然毛人凤知道马汉三的贪污行为,但他并未急于反对,而是在等待马汉三将赃物分给自己一部分。只有当马汉三不再履行这一“义务”时,毛人凤才决定出手。
吴敬中正是通过这种“收买”的手段,在保密局内建立了自己的广泛关系网络。他从不独吞,而是与郑介民、毛人凤、甚至马奎、陆桥山等人分享利益。马奎却因调查吴敬中的贪污,彻底切断了自己与这些人的财路。正如谢若林所说:“你断人家财路,人家就要断你生路。”因此,毛人凤毫不犹豫地批准了吴敬中的计划,在押送马奎去南京途中将其除掉。
马奎的第三个拙劣之处,是他完全误判了毛人凤的性格,误以为毛人凤会站在自己这一边。在特务组织中,长官从不把下属当作朋友,也不会在乎一个保镖的生死。马奎被抓后,还不自觉地让妻子向毛人凤求助,这无疑是愚蠢的行为。毛人凤向来冷酷无情,在吴敬中和马奎之间,他一定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。毛人凤的“心机”沈醉深有体会,沈醉在回忆中指出,毛人凤的假仁假义曾成功地欺骗了戴笠,直到他掌握大权,才露出真面目。
在与毛人凤的关系上,马奎犯了第四个错误,他竟然指望自己的妻子去替他“搬救兵”。然而,马奎显然没有意识到,自己的妻子周根娣不仅在背后与洪秘书有着过密的交往,且可能成为吴敬中的耳目。
这些事件中,吴敬中无疑是掌控全局的人。他的嫡系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军统的工作中,也渗透到家庭和私人领域。马奎的每一个行动,都在吴敬中的掌控之下,甚至连周根娣的一举一动,吴敬中都能知晓。在这个权谋复杂的环境中,马奎显然低估了吴敬中的智慧和耐性,最终被彻底收拾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