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髓损伤是因外伤或疾病导致脊髓结构或功能受损,进而引发一系列复杂功能障碍的严重医疗问题。根据损伤部位、程度及病理变化的不同,脊髓损伤可被划分为多种类型。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临床诊断、治疗及康复方案的制定。以下从不同角度对脊髓损伤的主要类型进行分类解析。
一、按损伤部位分类
脊髓损伤根据受损节段不同,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显著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:
颈髓损伤:
颈髓损伤位于颈椎区域,通常影响四肢功能。根据损伤节段高低,可分为上颈髓损伤(C1-C4)和下颈髓损伤(C5-C8)。上颈髓损伤患者常出现四肢瘫痪,且因呼吸肌功能障碍,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,严重者危及生命。下颈髓损伤患者可能保留部分上肢功能,但下肢及躯干通常瘫痪。例如:
C5损伤:上肢功能受限,肘部无法弯曲,手腕和手指活动受限,肩部功能可能部分保留。
展开剩余72%C6损伤:肘部可以弯曲,但手腕和手指功能仍受限,肩部和部分手指功能保留。
C7-T1损伤:上肢功能部分保留,但手部精细动作受限,肩部功能较好。
胸髓损伤:
胸髓损伤(T1-T12)主要影响躯干和下肢功能,上肢通常不受影响。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,腹部肌肉功能也可能受影响。例如:
T1-T4损伤:胸部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,上肢功能正常。
T5-T8损伤:胸部和腹部肌肉功能受影响,但下肢功能仍可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。
腰髓和骶髓损伤:
腰髓(L1-L2)和骶髓(S1-S5)损伤主要影响下肢功能和盆腔器官功能(如大小便控制、性功能),对上肢和躯干影响较小。通常表现为下肢瘫痪或无力,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。
二、按损伤程度分类
根据损伤后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保留情况,可分为:
完全性脊髓损伤:
指损伤平面以下(包括骶段S4-S5)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。预后较差,功能恢复可能性极低。
不完全性脊髓损伤:
指损伤平面以下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。根据保留的功能模式,可进一步细分:
前束综合征:损伤主要影响脊髓前部,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痛温觉丧失,但本体感觉保留。
后束综合征:损伤主要影响脊髓后部,导致本体感觉丧失,但运动和痛温觉保留。
中央束综合征:多见于颈髓损伤,影响最靠近脊髓中央的神经束,通常上肢功能受损重于下肢,且感觉障碍可能不对称。
Brown-Séquard综合征:损伤仅影响脊髓的一半,导致损伤同侧运动功能丧失和深感觉障碍,对侧痛温觉丧失。
三、按病理变化分类
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策略:
脊髓震荡:
是最轻微的类型,类似于脑震荡,表现为暂时性功能抑制,通常在数小时内完全恢复,无明显器质性病变。
脊髓挫伤与出血:
涉及脊髓实质的出血、水肿甚至神经纤维中断,损伤程度从轻微水肿到严重软化不等,预后差异显著。
脊髓断裂:
指脊髓连续性中断,可能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。完全性断裂恢复机会极低,多需长期护理。
脊髓受压:
多由骨折碎片、血肿或脱出的椎间盘压迫引起,及时进行减压手术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功能,但若压迫时间过长,可能形成不可逆损伤。
四、特殊类型: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
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,影像学检查(如X光)无明确骨折或脱位,但脊髓出现水肿、软化等损伤。此类损伤多见于有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变的患者,易被漏诊,需依赖MRI确诊,且治疗上存在手术与非手术争议。
发布于:北京市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